犬马之劳网

首页 > 列表 > 正文

14家险企偿付能力低于警戒线,如何自救?

2025-01-17 01:34:50热点 作者:admin
字号
放大
标准

  

投保人最应关注保险公司哪项指标?家险戒线救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当属无疑。这是企偿因为偿付能力代表保险公司对保单持有人履行赔付义务的能力,是力低监测保险公司持续运营的关键指标。

随着各保险公司陆续披露2023年度的何自偿付能力报告,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露出水面。家险戒线救保险行业偿付能力整体情况如何?企偿哪些险企已触碰甚至低于监管警戒线?它们为何陷于如此困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统计研究136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发现,2023年第四季度末,力低保险全行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提高,何自但与2022年实施“偿二代二期”之前的家险戒线救行业指标相比下降较为明显。更有14家保险公司低于监管规定的企偿最低偿付能力标准,这些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力低主要原因是实际资本不足、公司治理或内控存在重大隐患。何自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家险戒线救保险公司应建立资产与负债联动的企偿管理决策机制,切实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力低在优化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以提升内生资本能力的同时,运用适当的外部资本工具补充资本,保持偿付能力充足。

监管紧抓险企“牛鼻子”

偿付能力被监管机构称为保险公司的“牛鼻子”。监管机构盯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即抓住了保险公司的“牛鼻子”。

针对偿付能力指标,监管机构不断优化监管规则。原中国银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下称“偿二代二期”)于2022年实施至今。“偿二代二期”主要围绕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尤其对保险业偿付能力影响深远。

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有三个关键指标,分别是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风险综合评级。

上述三项指标怎样衡量险企的偿付能力?具体而言,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即核心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值,衡量保险公司高质量资本的充足状况;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即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值,衡量保险公司资本的总体充足状况;风险综合评级则是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综合风险的评价,衡量保险公司总体偿付能力风险的大小。

在上述计量规则下,保险公司同时符合三项监管指标方可被视作偿付能力达标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风险综合评级分别不低于50%、100%和在B类及以上。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发现,较之原规定,“偿二代二期”对险企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的计量发生重大变化。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切换至成本模式计量,持有较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险企,其实际资本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此外,险企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若其市值长期或大幅低于账面价值,险企则应以资产减值,并造成实际资本的减少,进而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

环比持续提升,但较新规前仍明显下降

“偿二代二期”实施至今两年余,恰逢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和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实际情况如何?

纵向对比发现,2022年一季度保险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4.20%,季度环比下降6.90%。新规实施两年之后,保险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呈现什么趋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文简称“金监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保险行业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7.10%,与“偿二代二期”实施前的指标相比下降较为明显。

但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末,全行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分别提升2.2%和3.1%。这是“偿二代二期”新规实施后偿付能力实现第二个季度环比提升。

保险业偿付能力为何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偿付能力的提升?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发现,金监总局于2023年9月发布实施《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下称“《优化标准通知》”),对保险公司采取实施差异化资本管理、调整风险因子等措施,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按照保险公司总资产规模的不同,最低资本按照95%或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因此,部分中小险企受益于差异化规则,偿付能力指标得以提升,并成为拉升全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14家险企偿付能力指标低于警戒线

尽管“优化标准通知”的差异化措施有利于中小险企偿付能力指标提升,但部分弱小的中小险企依然未能达标。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统计发现,在136家发布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保险公司中,35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其中财险公司17家,寿险公司18家;87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

14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未达标,占全部保险公司10.29%。其中,11家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4家为寿险公司,分别为合众人寿、渤海人寿、长生人寿和华汇人寿;7家为财险公司,分别为渤海财险、新疆前海联合财险、华安财险、都邦财险、富德产险、珠峰财险和安华农险。更有3家险企的风险评级为D类。其中,安心财险为财险公司,三峡人寿和北大方正人寿均为寿险公司。

在差异化监管之后,这14家险企为何仍是“差等生”?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发现,部分险企的实际资本严重不足。以安心财险为例,其2023年第四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884%。在其披露的2023年度报告中,安心财险的认可资产为6.84亿元,认可负债为15.39亿元,实际资本为-8.55亿元,已经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的状况。此外,安心财险2023年第四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447元,净利润为-820万元。该公司日常经营面临较大困难。

部分险企因治理问题、声誉风险和流动风险严重影响偿付能力表现。在14家偿付能力未达标险企中,除了安心财险,其余13家险企的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超过了监管的最低标准,这些险企未达标的原因均属于“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以下”,即存在着较大的公司治理或风险管理的问题。

以富德产险为例,其2023年第四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464%、469%,远超监管最低标准,但富德产险风险综合评级仅为C类。原因几何?富德产险对此解释称,一是公司治理问题突出,近一期公司治理监管评估结果为E级。二是声誉风险得分较上季度下降12.73分,主要是风险评价客观分下降了13.11分。系统捕捉的媒体负面量、危机度指标和负面显著舆情量等指标得分均有所下降。三是流动性风险得分较上季度下降6分。

华汇人寿与富德产险的情形类似,其2023年第四季度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令人吃惊的1791%、1798%,但其风险综合评级也仅为C类。对此,华汇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原因是“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尚未完成,监管部门认为公司操作风险较大,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B类降为C类”。

险企的自救之道

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保险公司,监管机构可依规采取监管谈话、限制董监高薪酬水平和限制向股东分红、限制新保单和限制增设分支机构等措施。因此,偿付能力成为保险公司必守的生命线。如何持续提升偿付能力成为各保险公司的要务。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险企累计发行债券规模超过千亿元。一直以来,发债都是“补血”的重要渠道。永续债更适合用于长期负债管理和资本规划,有着较长的久期和稳定的回报率。发行主体主要为优质的大中型险企,它们核心偿付能力和资本稳健性相对较高,外部机构投资这些债券的风险也较低。

但中小险企在产品体系、销售渠道和投研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与头部险企开展竞争的难度较大。中小险企通过经营发展充实资本的内生能力较弱。与此同时,较之头部险企,中小险企通过增资或者发行债券补充资本的难度亦相对较大,并且较低的偿付能力会进一步限制其获取外部融资的渠道。

部分中小保险公司主要采取外部融资方式增加实际资本以改善偿付能力。股东增资是最直接的方式。以北大方正人寿为例,其在2023年二季度末的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分别跌至40%、20%,远低于监管红线。为摆脱窘境,北大方正人寿的股东(新方正集团、明治安田、海尔金控)于2023年下半年共向北大方正人寿增资17亿元。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北大方正人寿的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分别上升至143%、88%,已经超过监管的最低标准。无独有偶。三峡人寿的两家国资股东(重庆渝富资本和重庆高科集团)于2023年共向三峡人寿增资5.37亿元。三峡人寿的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分别从2022年末的107%、104%,上升至2023年末的204%、171%。

除了股东增资外,部分保险公司选择通过发行债券补充资本。其中,渤海财险在2023年报中称,公司2023年经审计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51.25%,较2022年上升了30.06个百分点;实际资本较2022年上升38.29个百分点,主要是完成了2.3亿元次级定期债的募集工作。

还有一些保险公司致力于改善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以提升风险综合评级指标。例如,长生人寿在2023年度报告中表示,公司已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升风险综合评级指标,制定相关计划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团队专业性和提升专业队伍的稳定性,提升保全和理赔时效,降低客户投诉等,以期尽早提升风险综合评级等级。

内外兼修,提升偿付能力

无论是各项偿付能力指标尚佳的大型险企,还是未达标的中小型险企,发债和股东增资均是借助外部力量,只有良性运营、依靠内生资本方可长久。以海外的联合健康、友邦保险等行业“常青树”发展经验来看,长期保持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做到内生增长,才能实现长久的经营。

图片来源:东北证券研报

尤其是尚未达标的中小险企,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等方面的机制相对不完善,并且在股东支持和外部融资方面也普遍处于劣势,因此提升偿付能力的困难也更大。从长期战略考虑,中小保险公司应贯彻“内外兼修、内主外辅”的思路改善偿付能力。

在负债端,承保高质量保单,保持新业务价值稳健增长,回归保障本源。按照监管规定,剩余期限10年期以上的保单,其未来盈余计入核心资本的比例上限可达到40%。对于中小险企,承保优质长期的保单,坚持长期经营,是改善偿付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资产端,投资组合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权益产品为辅,重视资产负债久期的匹配,控制投资组合风险,获取绝对收益,增厚净资产,从而带动实际资本的内生增长。

在公司治理和内控层面,严守合规底线,避免触碰“红线”,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做好制度上的“护航”。

相关内容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