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网】活得越久,陶瓷对“食物链”这个词的老板理解应该越深刻。
较近跟做色釉料生意的不干朋友聊天,他提到,掉拿的人有一个企业久攻不下,回扣快没辙了。陶瓷他走之后,老板我找同事了解了一下那家企业。不干同事说,掉拿的人那家,回扣算了吧,陶瓷很多色釉料公司都打他们家主意,老板但都拿不下。不干原因是掉拿的人,现在与他们家合作的回扣那家色釉料企业给的回扣太高,合作关系非常“稳固”。
搜索“陶企回扣”,全是家装公司、设计师渠道拿回扣的信息,五花八门。百度“陶瓷色釉料回扣”,只有一篇同样的文章,被不同网站发布,其中还只是点到即止。可见,陶瓷色釉料回扣这一灰色地带要么是关注度不高,要么是默认度太高。
但这一块的问题已非常严重。
打听行业这一现象的时候,有色釉料企业的人说,国内的色釉料企业普遍做得都不大,但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把产品卖进陶企,给“相关环节的人”的回扣越来越高:你家给一万,我家就一万五;你一万五了,我就两万……如此恶性循环。有一家色釉料企业,每年给到陶瓷企业“相关环节的人”的回扣上千万,比自身拿到的利润还高。与一些对自己下得了狠手的陶瓷经销商通过设计师卖瓷砖“你六我四”有得一拼。
与设计师拿回扣不同的是,设计师只是一个中间环节,说不好听是拿回扣,说好听一点,也可以说是在卖自己的资源,卖自己的服务。但陶企“相关环节的人”,是直接的采购方,是在利用公司的资源,塞满自己的腰包。
色釉料行业竞争格局混乱,固然是个问题。由高额回扣造成的,色釉料企业利润低,创造力缺失,货不对版,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陶瓷工厂的人估计比我看得更清楚。在这种野兽出没的丛林般的大环境之下,小动物用自己的小计谋求得短暂安宁,也可以理解。毕竟有那么一部分做色釉料的小企业是打算有钱赚就做下去,没钱赚就不玩了,不能指望他们有多强的责任感,为行业规范、行业创新做多大贡献。
但有一个问题,很值得玩味:为啥大大小小的陶企老板们都能够容下这些拿回扣的人?说老板们高高在上,看不见底下这一现象,我不相信。不少陶企老板自己就是技术出身,或是在基层做过,估计也有大把做色釉料行业的朋友。圈子就那么大,没有墙不透风。
个人揣测,多半是因为行业技术人才缺失,能够掌握“相关环节”的,大都是骨干。这些骨干人员掌握着生产技术,不愁找不到下家。若遭遇管理太严格,流程太规范,拿不到回扣的工厂,就转战到别人家去,总有一家会留出灰色地带。
除了陶瓷工厂之外,上游企业也需要这些技术人才,高薪把陶企核心技术人员挖去,技术入股的也不是没有。更有大把上游企业在打听,“哪家企业技术人员强?”,时刻准备着挖墙脚。
而这些人员离职,通常是带着核心技术以及自己的小团队一起离开,对于本来就缺乏人才的工厂来说,是一大损失。因此,在对产品质量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之下,老板们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算了。甚至有些时候,已经影响到产品质量了,老板们估计也是无奈。
由此看来,老板在自家企业,也算不上食物链中的强者。受一些条件限制,公司没办法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所以,陶企自律性不够,不能怪老板。
大家都知道,市场在下滑,2015年上半年会继续下滑,下半年也不一定会转好。压缩成本是必要的。若能扫除这些灰色地带(相关环节不止原料采购这一块),其他成本不用压缩,估计也能省下一大笔钱。只是,现在看来,时机尚未成熟。
但总有成熟的一天吧,毕竟国家反腐如火如荼了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