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企年底加紧筹备上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中国水电和新华保险IPO融资额大幅缩水的央企情况下,中交股份反向路演,年底中国中化、加紧中国铁物也进行了环保核查,筹备上市似乎指日可待。上市而巧合的央企是,这些期待年底IPO冲关的年底大盘股,无一例外地都是加紧国资委监管之下的中央企业。
国资委研究中心的筹备一位专家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这是上市去年国资委定下的上市指标在起作用。“因为2011年央企整体上市的央企目标是16家,而到目前为止,年底离这个目标还相差很远,加紧任务恐怕是筹备完不成了,年关冲刺也是上市可以理解的。”他说。
不过,在湖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肖毅敏看来,大盘股在股市如此疲软的环境下扎堆IPO,对资本市场的各方都是没有好处的,上市公司融资额大幅缩水,投资人的信心受到重大打击,监管层也势必受到指责。
而在此前证监会的表态中,既否认市场扩容导致股市大幅波动,同时又在警示大盘股发行的市场风险。上述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对此表示,监管部门似乎有些自相矛盾,既然否认扩容影响,又为什么提出警示?不管怎么样,短期内扎堆IPO对市场肯定是有影响的,管理层目前应该更加注重制度设计,而不是一个短期目标的达成。
年底冲刺
年关逼近,大盘股IPO扎堆待发。记者发现,两家“中”字头国企最近同时进行了上市环保核查。
环保部网站公示信息显示,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计划IPO融资规模约为200亿-350亿元;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募集资金将投向27个项目,拟合计使用募集资金147.1亿元。按照惯例,两家公司完成环保核查后,将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
11月23日,本报记者致电中国铁物董事会办公室。该办公室主任董健宁对记者说,“相关事项正在抓紧做,没有消息对外披露。”不过,在稍早些时候,公司总经理宋玉芳曾表示,“中国铁物整体上市已经完成改制工作,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就能实现A+H上市。”据悉,去年9月,中国铁物挂牌成立了股份公司。
记者还向中国中化、中国通号和中航工业询问了上市的最新情况,但接受本报采访的上述公司工作人员对此问题均不愿正面回答。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朱宏斌告诉本报记者,“在前几日中航工业成立三周年的时候,中航工业相关领导回答过整体上市的问题。”据记者了解,当时中航工业副总经理吴献东向媒体透露,公司在两年前提出用三到五年时间将集团的主营业务和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目前资产注入进展顺利,同时公司也在研究集团整体上市的方案。
据悉,目前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已经从三年前的22家增加到25家,市值从570亿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20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从15%上升到52%,并且通过资本市场实施了20项专业化重组,在资本市场融资260多亿元。吴献东说,“类似分板块的资产注入还在进行中,预计可以按照此前预计的时间表完成。”
监管之弊
为什么众多大盘股抢在年底上市?11月24日,肖毅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有自己的上市计划,另外,主板市场也想多上几家公司,赶在年底扎堆上市,可能和“年底效应”有关。“一年不着急,年底就一窝蜂地上。”他说。
对于打算年底冲关的大盘股绝大多数都是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这一“巧合”,上述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表示,这与国资委推动央企整体上市的目标有关,“2011年国资委的目标是推动16家央企整体上市,但是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仅有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一家央企实现了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监管层对此不是很满意。”据悉,在一年之前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王勇曾表示,2011年将进一步加快央企整体上市的步伐。
然而,中国股市的连年熊市也阻碍了央企的上市计划,上市公司的融资额大幅缩水。记者注意到,已经上市的中国水电属于缩股发行,而新华保险融资额也大幅缩水。
数据显示,进入11月后,单家新股的融资金额环比10月下降了21.97%。从年初以来的情况看,今年IPO的月度平均募资额同比2010年下降四成多。由于受二级市场表现不佳等因素影响,A股IPO募集资金也呈现缩减态势。
“现在不是上市融资最好的时候,目前A股的市盈率已经到了12倍,相当于2008年大底的时候,发行价高不了,现在IPO融资要比高峰的时候少一半,发行人筹到的资金少不说,对投资人也是非常大的利空,打击市场人气,市场已经做出了反应。”肖毅敏说。
在肖毅敏看来,批量上市也不符合监管部门“择优”的原则。然而,在本月早些时候的一次发布会上,证监会曾表示,今年以来,沪深股市波动幅度有所加大,这是内外部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市场扩容的结果。”但针对社会各方关注的大盘股年底密集发行的问题,证监会却提醒发行人和承销商关注市场波动给发行和承销工作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