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起,茶园茶香茶飘香。舞春当春晨的尖留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蒙顶山下的茶园茶香茶农们已头戴斗笠、腰挎茶篓在茶园间穿梭。舞春
采茶,尖留是茶园茶香一件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儿,尤其是舞春只采嫩芽尖儿的明前春茶,尤为辛苦。尖留熟练的茶园茶香茶农,一天可以采摘5公斤左右的舞春嫩芽。今年,尖留名山区鲜叶价格较往年同期上涨20%左右,茶园茶香受价格影响,舞春茶农们采摘的尖留热情更高了。
在2021年蒙顶山茶区第一背篓茶上市活动中,顶级制茶大师手工制作的蒙顶甘露拍出1.8万元的价格,为今春蒙顶山茶销售带来了“开门红”。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成为春日茶园里最美的诗歌。
人勤春早采茶忙
惊蛰后,雨雾增多,春茶一茬接着一茬地长。名山区中峰镇甘河村家家大门紧闭,除了几只看门的大狗,村子里静悄悄的。
而村庄旁边的茶园,却是一派忙碌景象。手指将嫩芽从树梢采下,发出一串清脆的“嗒嗒嗒”声音,茶园中几株粉色的樱花树上,偶尔会听见几声鸟鸣,春天的收获就此产生。
甘河村5组村民王宜美和丈夫杨科全一上午就采摘了5公斤嫩芽,“今年气候好,茶叶没受霜冻,品质和价钱都不错。”王宜美说,1公斤嫩芽价格在150元左右,一天下来,可以挣1500元左右。
王宜美家共有9亩茶,除了2亩油茶明年投产外,其余7亩茶正值丰产期。
“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王宜美说,夫妻二人虽然采茶比较娴熟,但是这个季节茶叶长势实在太好,因此她每年都要请2—3名工人帮忙采茶。
“制作甘露的嫩芽来不及采收,一两天后就变成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大茶了,价格会有所下降。”王宜美说,现在嫩芽不多,普遍都是一芽两叶,采茶工人现在主要采一芽两叶的大茶。熟练的采茶工一天能采20公斤大茶,按照售价的一半给工钱,一名工人一天能挣三四百元钱。
据王宜美介绍,村里种茶大户有几十亩茶地,每年春茶采摘时节都要请30余名工人帮忙采摘。包吃包住、按劳付薪已成为当地约定俗成的方式。
茶叶价好产业旺
茶叶多的时候,吃过午饭杨科全就会去茶叶交易市场销售茶叶。
背着一背篓鲜叶,杨科全刚刚踏进茶叶交易市场,便有茶叶收购商上前来看茶叶、谈价格。“这个茶84元一公斤。”看着茶叶成色不错,品质上乘,茶叶收购商王功明给出这个价格。
“90元。”杨科全还价。
“86元。”王功明继续出价。
“成交。”杨科全将装满茶叶的背篓放在电子秤上,读取斤数后,再将茶叶倒进王功明身后的大竹筐中。去除背篼重量,正好20公斤,王功明在本子上记下数量、茶叶品种,还有需要支付的价格,便从身前的包中拿出1720元,交给杨科全。杨科全数了数钱,脸上满是笑意。
杨科全走后,王功明又看中了一背篓茶,在谈妥价格后,双方愉快完成交易。
“一天要收1000—1500公斤鲜叶,价格在60—150元之间。”王功明说,不同品质的茶叶售价不一,只要双方谈妥就能完成交易。
为了抢到上好的茶叶,王功明一大早就到交易市场“占点”。有时,为了方便较远的茶农卖茶,他下午还会将车开到茶地旁边。
夜幕降临,王功明的小货车装满了茶叶,橙黄的车灯在夜幕中渐行渐远,最终的目的地是灯火通明的茶厂。这些茶叶,经过加工将成为名山乃至雅安的一张名片,香飘世界。
茶产业是名山区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骨干支柱产业。名山区90%的人口从事与茶相关的活动。目前,名山区茶园面积超35万亩,茶产业综合年产值达60多亿元;名山区茶产业辐射全省,带动200多万农户增产增收。如今,名山区已被评为“四川茶业十强县”,并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四批),蒙顶山茶以37.14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第七位。
本报记者 胡月